当前位置:首页 > 杭州美食 > 正文

与杭州有关的美食的现代诗(关于杭州美食的诗句)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与杭州有关的美食的现代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与杭州有关的美食的现代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“五十年前王守仁。开门即是闭门人。精灵剥后还归复。始信禅门不坏身。”,有谁知道此诗的最早出处?
  2. 杭州烟雨浙江潮全诗?
  3. 李白描写生鱼片的诗句?

“五十年前王守仁。开门即是闭门人。精灵剥后还归复。始信禅门不坏身。”,有谁知道此诗的最早出处?

  ‍‍王阳明(1472~1529),即王守仁,原名王云,浙江余姚人。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书法家和军事家、教育家、文学家,出身书香仕宦之家,有过耳成诵之能。二十八岁中进士,历经边地磨砺,后统兵平乱,军功卓著,官至南京兵部尚书、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。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,隆庆时加封侯爵。  五十岁那年,王阳明已是名满天下的一代大儒,又是统兵讨贼的大帅。他在镇江时,去金山寺游玩。一路走来,只觉似曾相识,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。后来,他看到一间关房(和尚闭关修炼的地方)屋门紧锁,破旧不堪,门上还贴有封条,就要求打开门进去看看。知事和尚解释说:这是五十年前圆寂老僧的肉身舍利(不腐金身)所在,五十年未曾打开,不能看的。王阳明坚决要求开门,以他当时的声望权威,知事和尚也只好开门。开门一看,圆寂老僧依然端坐在蒲团上,五十年过去依旧栩栩如生,宝相庄严。墙上写有一首偈语:  五十年后王阳明,开门犹是闭门人;精灵闭后还归复,始信禅门不坏身.  原来老僧圆寂之时,已察知过去未来之事,所以特意留下偈语,提醒王阳明不要忘了自己本来面目。  也就是说,王阳明其实是金山寺老僧圆寂后的转世,当初闭门的和尚和今天开门的王阳明,其实是一个人,禅门不坏之身是真的,可以让人相信的。  这就是个奇闻异事,读者姑妄观之,姑妄信之。‍

与杭州有关的美食的现代诗(关于杭州美食的诗句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杭州烟雨浙江潮全诗?

庐山烟雨浙江潮

[ 宋代 ] 苏轼

与杭州有关的美食的现代诗(关于杭州美食的诗句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至千般恨不消。

到得还来别无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

与杭州有关的美食的现代诗(关于杭州美食的诗句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翻开苏轼的诗集,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,但是这一首《观潮》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,极具禅味。

 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,他写的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就别开生面;他写的西湖诗“波光滟潋晴方好、山色空蒙雨亦奇。若把西湖比西子,淡装浓抹总相宜”也独步古今。前者哲理趣味极浓,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,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。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,譬如恰到好处。《观潮》一诗,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,看清自己心随境转、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,不随着冲动妄念走。

  从诗的命意看,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,常萦于梦寐。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,一赏烟雨迷濠之奇;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,一看它万马奔腾,势撼山岳之壮,真是辜负此生,千般遗憾,难以消解。可是后来攀登庐山,出任杭州刺史,饱览了庐山的烟雨,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,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,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。烟雨的聚散飘忽,江潮的自来自去,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,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。

李白描写生鱼片的诗句?

秋下荆门   李白 〔唐代〕

霜落荆门江树空,布帆无恙挂秋风。

此行不为鲈鱼鲙,自爱名山入剡中。

译文

荆门山秋来霜降,树叶零落眼前空;秋风也为我送行,使我的旅途平安。

此次离家远行不是为了口舌之贪,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,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。

注释

荆门:山名,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,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,地势险要,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。

空:指树枝叶落已尽。

布帆无恙:运用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的典故: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,驶船回家,行至破冢,遭大风,他写信给殷仲堪,说:“行人安稳,布帆无恙。”此处表示旅途平安。

鲈鱼鲙:运用《世说新语·识鉴》的典故: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,见秋风起,想到家乡菰菜、鲈鱼鲙的美味,遂辞官回乡。

剡中: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。《广博物志》:“剡中多名山,可以避灾。”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与杭州有关的美食的现代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与杭州有关的美食的现代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